近日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获选名单》,60家标杆单位脱颖而出,其中,全国首个“零碳机场”——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以创新实践强势登榜成为交通领域低碳转型样板。该项目由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创新性提供全套技术解决方案,院首席科学家张信荣教授团队全程指导。
鄂尔多斯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日均煤炭产量超过200万吨,日均发电5.1亿度,点亮万家灯火。如今,这座中国北方的能源之城开启了交通运输业的零碳革新之路。
当别的机场说:“我们有全覆盖的机场WiFi”。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说:“我们有地下蓄热+天上光伏+数字大脑!”。
作为全国首个“干支通全网联”试点,鄂尔多斯机场正用一套颠覆性技术重新定义绿色航空,机场建设创新性运用自主研发技术风光储冷热电多能协同、二氧化碳冷热一体化跨季节供能、零碳能源体系AI智算。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鸟瞰图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航站楼8万平方米光伏板年发电量预计超1000万度,地源热泵系统让空调能耗直降40%,地源井成为天然“充电宝”,AI+三维地图实时调控能源,连摆渡车路线都做了智能优化。
机场光伏设备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以绿电驱动的CO₂冷热一体化系统完全替代燃气锅炉和氟利昂制冷机组,并通过创新CO₂地源系统实现浅层地热跨季节蓄取,实现了区域风-光-储-冷-热-电一体化“零碳”供能。预计每年节省天然气260万立方米、减少碳排放超过1万吨、运行费用降低70%,实现航站楼100%“零碳”供能,相当于再造1500亩森林,为全球“零碳”机场建设提供经验和范式。
CO₂冷热一体化供能系统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上,鄂尔多斯零碳机场项目参展并获得高度关注与认可。民航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的零碳机场,应该让国内外的同行都来看一看中国民航是如何节能减碳的。”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第三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现场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硬核实践证明,碳中和不是未来式而是进行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您再次来到草原或许就能吹到“CO₂制冷+光伏供能”的环保空调风!